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而且关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的任务艰巨复杂。越是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越是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来自我们党形成了植根于中国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现实的强大解释力和指导力。聚焦凝聚力和引领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坚定“四个自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而且关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引领功能、力量凝聚功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坚定自信、同心同德,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四个自信”,振奋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气神。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生活的多样性特别是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的任务艰巨复杂。